《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48 学分:3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基础知识模块,本课程与其他后续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和实用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综合化”要求进行整合。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考虑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凸现职教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学生将来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来组织课程结构与内容。
2.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结构。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综合相关学科内容,避免重复教学,以模块化结构,为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学生培养和增强各院校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留有空间。
3.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删除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相关不大的纯理论教学内容与繁冗的计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行动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材。
4.课程设计须与先进教学法的采用相结合。与现场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紧密结合。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相关知识;能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方式;能熟悉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加工工艺;能正确制定各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掌握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具备分析和检测机制产品质量的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培养目标:
(1)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制造类企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
(2)会根据生产加工的要求正确选用常用工程材料;
(3)熟悉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见形式及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用传动方式与类型的初步能力;
(4)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特点及工艺范围,能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
(5)掌握金属切削刃具基础知识,能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选用及简单修磨金属切削刀具;
(6)掌握金属切削的工艺基础知识,具备合理制订一般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7)会分析和检测机制产品的一般质量问题,具备对如何提高机制产品的质量和改进加工方式提出建议的初步能力;
(8)熟悉机械制造的先进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关技术。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
第一节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主要环节和过程,组织学生去典型企业参观则效果更好。
第二节机械加工工种分类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各主要工种名称及其工作特点。
第三节机械制造工厂的安全生产与节能环保常识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制造业类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保障措施,掌握节能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常识和一般措施。
第二章工程材料
第一节常见工程材料的分类及牌号标识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类工程材料的牌号标识。
第二节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并通过相关试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钢的热处理常识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热加工的种类,熟悉钢的热处理方法及应用场合。
第四节常用合金钢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标识及应用常识。
第五节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材料的相关知识及发展趋势展望。
第三章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
第一节铰链四杆机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运动特点及应用,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应用。
第二节凸轮机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特点,学会分析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步进运动机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步进运动机构的种类及应用。
第四节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摩擦传动的种类及应用,熟悉V带传动的结构、选择方法。
第五节螺旋传动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螺纹种类、应用、标记方法,熟悉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
第六节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啮合传动的种类、特点、应用场合,熟悉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正确啮合的条件,熟悉齿轮传动的应用。
第四章金属切削机床基础
第一节概述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编号。
第二节车床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车床的类型、工艺范围及应用。
第三节铣床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铣床的种类及工艺范围。
第四节磨床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磨床的主要类型及工艺范围。
第五节其他金属切削机床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刨床、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知识。
第五章金属切削基础与刀具
第一节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熟悉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常识,刀具材料常识。
第二节车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车刀的种类及用途,会正确选用车刀。
第三节铣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铣刀的种类及选用,会正确选用铣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的类型及应用,会正确选用刨刀。
第四节孔加工刀具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孔加工刀具的种类与选用。
第五节其它机械加工刀具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刨刀、螺纹加工刀具、齿轮加工刀具的种类与选用。
第六章典型零件的加工与品质检验技术基础
第一节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与品质检验技术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懂得轴类零件的质量检测方法。
第二节套类零件的机械加工与品质检验技术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套类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懂得套类零件的质量检测方法。
第三节平面类零件的机械加工与品质检验技术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类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懂得平面的质量检测方法。
第四节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与品质检验技术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了解箱体零件质量检测方法。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第一节特种加工技术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技术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数控加工技术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种类与特点。
第三节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种类及其发展趋势展望。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建议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建议与机械制造技术训练课程交叉进行,以贯彻做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2)课程教学过程注重认识教育和现场教学,可安排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参观学习,必要时也可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企业参观学习,以增强感性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各校可根据专门化方向设置的特点及当地企业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适当调整和增减相关教学内容。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1.改变传统的单凭一张试卷评定学习成绩的方法,建议遵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评价项目(100) |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学习态度(20) |
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平时作业(10) 课堂笔记(10) |
? |
? |
? |
? |
? |
? |
? |
? |
? |
团队合作(5) |
积极参加分组讨论、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解决疑难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能力 |
自我学习能力(10) |
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获取相关学习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能力(10) |
善于观察、分析、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能大胆创新。 |
? |
? |
? |
? |
? |
? |
? |
? |
? |
反思能力(5) |
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成效(50) |
期终考核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2.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编写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
3.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4.教材内容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5名学生配置)
1.材料实验室一个。内含:万能试验机一台;带显示装置的金相显微镜一台、多功能硬度仪二台;工程材料展示台一个。
2.机械加工刀具展示台一个。内含各主要工种的常用刀具与先进刀具(含磨床用各类砂轮)。
3.机构与机械传动展示台一套。
4.机械加工实训设备及测量工具仪表若干。
5.辅助教学视频资料光盘若干。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难点问题,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